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sze man lai

野剪報【新聞回顧】- 21.9-3.10

#野剪報 ◤雙週新聞回顧◢-21.9-3.10



◸回收失靈◿

▍中標紙廠失蹤 揭投資回收本大利少



廢紙棄置量一直在眾多廢物中僅次於榜首廚餘。礙於本港並無再造紙業,本地回收廠只能將廢紙輸出,供外地再造商處理。2018年,政府高調與紙廠合作,招標批出環保園租約,供業者建造廢紙再造設施。據當時估計,再造廠將於2019年動工、2023年投產,產能達每年回收廢紙量的三份之一 (30萬公噸)。


惟近日有媒體到環保園視察後發現,租用地段至今仍未動工,更可能於年底重新招標。記者聯絡中標公司查詢有關紙廠工程進度,發現紙廠只有向中電諮詢電力供應。有消息指中標公司非香港註冊,於前置作業發現工程成本比預期高,加上受疫情影響遲遲未能動工,只好選擇退場。


香港曾經有數家再造紙廠,但本地造紙成本愈來愈高,加上政府收緊燃料、汙水排放等環境條例,本地最後一間再造紙廠-南華造紙廠早於2006年不敵燃料成本而結業。


如今,再造紙業已融入循環經濟,在原料和能源投入方面均能呼應時下的環保意識和國際趨勢,如「喵坊」就是出色的本地例子。由2006年本地再造紙業消失到近年廢紙圍城,多次的回收危機都在提醒我們應把握轉型的時機,重建脆弱的本地回收體系。


⦙ 重溫2005年報導:逼用超低硫油趕絕造紙廠


◸源頭減廢◿

▍立會擱置廢物徵費 環團聯合促重推草案



自政府於施政報告提倡「垃圾徵費」起15年,議案終於在上屆立法會議期被提上草案審議,惟經過一連串會議仍未能表決,政策繼續延宕。


除了垃圾徵費,環團組織亦促請政府加強其他與減廢相關的配套政策,例如十八區中央收膠、落實即棄飲品容器的生產者責任制、規管發泡膠等即棄餐具及包裝、以及規管超市過度包裝。政府曾訂下於2022年人均減廢0.8kg的目標,然而觀乎現時各種環保政策力度不足,次目標看似遙不可及。



◸生態危機◿

▍巴西企鵝誤吞異物亡 解剖發現口罩



巴西非政府組織 Instituto Argonauta 團隊在一處海灘發現企鵝屍體,經專家驗屍後,企鵝胃內有一個完整的n95口罩。遇害的麥哲倫企鵝屬溫帶品種,棲息南美洲;其屍體在聖保羅北面的沙灘上被發現,可能與遷徙過程中與大隊走失有關。


海洋垃圾是人類生活的映照,疫情下被大量棄置又無處安放的口罩,成為新興海廢、對海洋構成威脅,例如Ocean Asia 在今年四月於香港凈灘時發現大量口罩垃圾。口罩為防疫必需品且無法重用,目前舒緩污染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妥善棄置口罩,避免其意外流入海洋。


發現企鵝的研究團隊 facebook :Instituto Argonauta


◸環境正義◿

▍碳排超標 誰應埋單?



環境議題與社會問題環環相扣、錯綜複雜。樂施會與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發表的研究指出,全球最富有的一成人口(6.3億)在25年間的碳排放量佔全球總量逾半(52%)。換言之,即使其餘九成人口的碳排歸零,最富有一成人口的碳排放仍足以繼續令地球升溫,甚至超越工業化前的溫度。


氣候問題更突顯了國際間的階級主義以及不公義,富裕國家掌握主要資源並製造氣候危機,而最脆弱、首當其衝的國家,碳排放卻是最少。發達國家於環境和道德方面都是責無旁貸。研究指出大國政府應把握「後疫情」時機,轉型為更公平的經濟體系。



◸海洋災難◿

▍澳洲470隻鯨魚擱淺 為史上最大規模



澳洲塔斯曼尼亞島發生史上最大規模的鯨魚擱淺事故。由9月21日開始,當地陸續有2群共470隻長肢領航鯨受困,經過當地生態局、鯨豚救援專家和義工連日搶救,雖有88隻領航鯨重回大海,但仍有380隻確認死亡,而其餘則可能面對安樂死。

鯨豚擱淺的原因難以確切解釋,不過擱淺的地方通常是沙質、有坡度的淺灘,不熟悉地形的領航鯨會意外地落入這些「自然」陷阱,而事故地點麥格爾港(Macquarie Harbour)正是領航鯨擱淺的黑點。另外,專家指鯨豚的回聲定位機制出現問題,加上覓食時遇上洋流和潮汐阻擾,都有機會導致擱淺。


經專家評後,因健康狀態不理想而無法原地野放的鯨魚,會按生態局救援規定以獵槍處以安樂死,並把屍體拉到外海進行人工鯨落。鯨屍雖然能夠自然分解,但鑑於擱淺規模大,腐屍若滲出,可對岸邊生態造成有機污染並影響港口船舶,所以需要人為處理。


⬇️更多兩岸三地及國際綠色新聞回顧:

▫️綠色經濟研究中心- https://pse.is/unrdk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EIA- https://pse.is/xane8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