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野剪報【新聞回顧】- 31.8-13.9

Writer's picture: sze man laisze man lai

╹城鄉規劃╹

豐樂圍上訴勝訴 撤銷長實建屋批准


環保觸覺總幹事譚凱邦就2013年長實在豐樂圍及后海灣濕地發展豪宅獲城規會批准提出司法覆核,終審法院宣判譚凱邦勝訴,城規會不能確保長實符合公私營合作安排和原則,需撤回建屋批准。


公私營界別合作計劃長實於2005年宣布於豐樂圍實行公私營界別合作計劃,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合作發展項目,但後來在合作模式和基金業權未能達成共識,WWF在2013年退出項目。而在缺乏保育代理人下,城規會仍通過發展項目,一度受到不同保育團體批評。



╹廚餘回收╹

環保園廚餘廠結業求接手 業界:送畀我都唔要



位於屯門環保園的華南再生資源(中山)有限公司為與環保署合作的私營廚餘處理廠,主要回收廚餘製成動物飼料。惟回收量及處理量都未符合環保署合約要求,屢次受到警告信後需要停業離開。華南廚餘廠曾經坦言只有一至兩成廚餘能再造成飼料,其餘只能棄置堆填區,加上感到民間回收意識未成熟,導致回收量不足。


華南退出後,環保署一直邀請業界行家進駐環保園,但業內人士均無意接手燙手山芋,感嘆業界毫無出路,製成品不但沒有市場,政府亦無配套協助,對他們完全沒有誘因。回收學童飯盒的成興行負責人指,廚餘處理開支已經由回收塑膠飯盒補貼,而且回收量一直減少,再加上疫情影響,運作已陷入半停工。





╹機場三跑╹

三跑工程偽保育 珊瑚移植變珊瑚埋葬



機管局在環境諮詢委員會(ACE)9月7日的會議討論文件中,交代三跑工程的執行情況,包括工程階段的緩衝措施及海洋生態及漁業提升措施。在工程施工前,機管局為減低生態影響,依照計劃移植柳珊瑚,由機場北面海堤遷移至陰仔灣,原址生長的6400個珊瑚群落,先後移植56及527個群落,但第一次的珊瑚移植失敗,僅3組存活,第二次移植調整後,存活率有98%,而在移植計劃外的珊瑚可能會受填海工程影響或者直接被活埋。


國外珊瑚專家曾表示赤鱲角的柳珊瑚群落是全球最大,只移植少部分珊瑚來達到保育成效令人存疑。而且當時機管局申請工程許可的環評報告和通過環評後珊瑚移植計劃報告中,調查到的珊瑚數量出入甚大,比原來環評報告中指,錄得珊瑚數量稀少覆蓋範圍小的說法前後矛盾,雖則如此,仍未能剎停工程。


重溫報導:


討論文件:


╹源頭減塑╹

中國多地開始實行禁塑政策 商戶只可提供可降解膠袋


由9月開始,廣州和深圳的超市、商鋪、餐廳只可提供可分解的膠袋、即棄膠飲筒和餐具,酒店常見的即棄盥洗用品也不例外。郵政速遞也被要求減少用膠袋或膠紙包裝。「限膠令」是早前膠袋徵費的加強版,進一步限制使用不可分解的塑膠。

很多國家都將會在未來10年間落實進取的走塑政策,回看香港實施膠袋徵費已經11年,棄置量不跌反升,成效令人存疑。




╹生態保育╹

龍尾遷地保育馬虎 稱海馬已離開棲地



龍尾泥灘比政府一意孤行興建人工泳灘,不只2億建設工程延誤,更發現當地生態受工程大幅影響,包括瀕危管海馬在遷灘後失蹤。工程沒有在原定去年完成之餘,關注團體指過程中更降低泥灘水質,水中充斥懸浮物,發現的生物數量和種類都大量下跌。



╹塑膠產業╹

全球塑膠需求將達頂峰 石化業利潤不再



疫情雖然意外製造大量塑膠的醫療防護用品和即棄用品的需求,但英國智庫Carbon Tracker預測,原來依賴石油產業的原生塑膠需求將會在2027年封頂,而且增長速度亦由4%減慢至1%。

報告指出,這一切歸功於世界各國的禁膠政策,他們意識到禁止即棄塑膠用品,才能真正解決塑膠污染、洋垃圾、碳排放等問題。



—————————————————

⎨更多平台⎬




Comments


Drop Me a Line,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Thanks for submitting!

© 2020 by Go Wild in Hong Kong. 

bottom of page